另類英語課 中學生「玩瘋了」!

圖說:透過互動教學方式,金華國中英語冬令營讓學生自然學會英語單字。

 

 

文╱ 張淳育

 

 

不出國也能把英語學好,這不只天資聰穎的天才型學生或刻苦讀書的努力型學生做得到,只要透過語言管理方式按部就班學習,多數學生最終也能具備理想英語力!

 

「語言管理」強調透過數字管理,先量化了解學生現階段英語能力和目標能力程度的差距,再協助學生朝目標邁進。為了給學生打下基礎,金華國中今年一月舉辦英語冬令營,特別引進語言管理概念,透過多益普及英語測驗(TOEIC Bridge),了解學生現階段英語力,為未來的英語學習進程立下明確路標。

 

 

卡牌上手 英語一不小心就進步了

英語冬令營為期五天,為搭配 TOEIC Bridge,教材也選用《TOEIC Bridge Classroom多益普及高分教室第1冊》,由來自英國與美國的兩位外籍老師進行全英語的情境式教學,在互動中讓參加學生大量使用英語;營隊結束前進行的 TOEIC Bridge,也能為貼近生活應用的國中會考做好初步準備。

 

這次冬令營最受學生喜愛的課程是「卡牌遊戲」,學生會一組組同時進行 Uno、Crazy 8 等遊戲;因遊戲規則不難、節奏快,很容易就會進入高潮局面;外師規定遊戲期間必須以全英語進行,但很顯然同學們為玩遊戲全都豁出去了,講英語瞬間變得「超級沒難度」,教室裡的英語聲此起彼落,還時不時就笑成一團。

 

為了讓學生家長了解英語冬令營互動遊戲背後運作的「語言管理」概念,主辦單位也特別舉辦「談孩子的語言管理:從小學、國中、高中到大學」講座,請來政大附中英語國際特色班導師張秀帆(同時也是此次冬令營教材的作者)進行分享。

 

張秀帆指出,透過 TOEIC、TOEIC Bridge 能具體得知學生程度,教師能夠藉以設定教學目標,進行教學活動,最後再透過測驗二度檢測,形成「為學習而評量」(Assessment for Learning)的學習循環。舉例來說,政大附中的多益課程教學同樣強調互動性,在實施一年多益情境教學課程後,去(2016)年出爐的測驗結果是,高一全年級平均分數從 TOEIC 505分進步至 TOEIC 608分,達 TOEIC 900分以上的有16人,TOEIC 800分以上的也有39人。

 

 

目標107課綱 家長、校長都滿意

此次參加冬令營的學生,在五天的互動學習下,TOEIC Bridge平均成績為139分,程度約相當於 CEFR A2 等級,且在 TOEIC Bridge 具備的能力診斷功能中,滿分為3分的五項評等要素(功能、聽力策略、閱讀策略、字彙、文法)之平均等級均超過2分,且50%考生之「功能」(註)項目更獲得3分,顯示學生已能整體理解英語句子,而非僅是表面意思!

 

基於冬令營的學習成果可圈可點,加上參加學生反應良好,許多家長都詢問是否會接續舉辦夏令營或是其他活動。「家長們反應很熱烈,也有人惋惜沒讓小朋友參加到這次活動。」金華國中家長會長彭仁鈺分享,讓孩子來冬令營,主要是能夠體驗全英語的學習環境,同時也是希望孩子面對107課綱時能有更好的表現。

 

「因為是全英語進行,原本擔心小孩子會排斥,沒想到他們愛得不得了。」彭仁鈺說,這次營隊他自己的小孩也有參加,也許是營隊安排小班教學,再加上每個組別都有一位大學生擔任小老師,營隊中並沒出現他擔心的排斥問題,小朋友們在參與過程中和外籍教師的互動都很自然。

 

金華國中校長俞玲琍表示,英語冬令營生活化的教課方式是台灣學生較難體驗到的,再加上透過測驗了解自己的進步程度,也能激發自信心和更進一步的學習動機,對學生英語文能力的提升幫助都很大。

 

主辦單位事後也針對參加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有人回應:「玩撲克牌時大家超瘋狂,有夠好玩」、「我第一次用英文解釋英文,與外國人對話,英文進步了不少」、「雖然只有短短五天,但學到滿多的英文單字,如果天數能再多一點的話就更棒了」、「原本以為就單純聽外師講英文,然後學學單字,再去考試。但,好不一樣!」看來,金華國中的學生們從營隊中獲得了豐富、實用的英語學習體驗,面對未來升學後的進階英語學習,也更有信心了!

 

 

金華國中學生英語力表現亮眼!

對象:金華國中冬令營學生 聽力-74 閱讀-66 總成績139

對象:2015年多益普及12-14歲考生 聽力-70 閱讀-65 總成績135

 

(資料來源:2017金華國中英語冬令營成績統計報告、2015多益普及英語測驗台灣地區考生成績敘述統計報告)

 

【註】功能為 TOEIC Bridge 五項評等要素之一,評量考生是否了解英語句子在上下文中的實際本意,而不僅是了解字面意義而已。關於其他評等要素說明,請見多益測驗官方網站:http://www.toeicbridge.com.tw/about_test5.jsp

 

文章出處:《English OK 中學英閱誌》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