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社會問題 人文科系發展不設限

 

 

文/ 謝維容、林三永

 

 

當 AI、智慧科技、程式設計等領域崛起,各國都在討論人文社會科系的存廢。日本文科省就曾在2015年要求大學廢除或調整人文社會科系;荷蘭大學生則因學校計畫廢除部分語言系所,發動街頭抗議。在台灣,人文及社會科學領域的未來發展,更是長期不被看好。

 

多數人認為,讀文科不容易找到工作、畢業起薪也不高,像是中文、歷史、哲學、人類學、社會學、行政學等;很多家長都有疑問:讀文科的學生真的能在工程師畢業起薪高於文科生、程式語言被各國納入基本課程的時代,找到不敗競爭力嗎?

 

 

文學結合創意》跨足電玩、編劇領域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以下簡稱台大中文系)康韻梅教授認為,答案是肯定的。「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人生經驗以及對經驗的理解,並能從中創造獨一無二的內容,這點人工智慧無法取代。」

 

做為全台最早成立的中文系之一,台大中文系有扎實的國學教育。不僅經史子集一應俱全,文學理論、學術思想、文字學也有開設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與分析能力、詮釋經典的能力以及人文素養。但台大中文系不僅重視國學,近年因應數位科技與文創產業開設跨領域課程,包括數位文化創意、文學數位應用與寫作、新媒體跨領域傳播工作坊等,在教學中融入實際操作,學生能直接學習編輯出版、文創策畫、採訪寫作等技巧。之後更打算成立第二專長課程群,結合傳播、社會、資訊、教育等領域,幫助學生找到執行創意的最佳管道。

 

康韻梅認為,這正是中文系學生不需要擔心工作將被機器人取代的主因,「文學重視獨特性,中文系可以提供一個很棒的古典國學基礎,讓你有足夠的素材能發揮。」

 

她舉例,改編自《三國演義》的遊戲能長紅多年,就連現正熱門的同志議題,《聊齋誌異》中也多有描述。學過經典詮釋並具備語言表達能力的學生就能以此為基礎,從事編劇、導演、小說家等行業。當數位工具與社群媒體出現後,就更不用怕無法將創意付諸實踐。

 

畢業於台大中文系的謝琬婷以先秦諸子百家為基礎,創造乙女向戀愛冒險遊戲《東周列萌志》,獲得 Steam 平台用戶「極度好評」的評價。她認為學校扎實的學術訓練幫助她在寫劇本時有足夠的經典可依循,課堂上分析與詮釋文本的經驗,也讓她在塑造遊戲角色時,可以跳脫刻板印象,創造出更鮮活立體且有充足理念背景的人物。

 

「正由於中文系不限定發展方向,所以學生能投入各種領域。」康韻梅說,與醫學系不同,中文系的畢業生沒有特定發展方向,就學時多方探索各種活動、找到最有興趣的領域,才能幫助自己走得長遠。

 

謝琬婷也說,能完成遊戲是靠興趣自學程式,並涉獵音樂與美術欣賞等,由於所學領域是不同的專業,「從零自學真的需要很大的興趣。」除此之外,她認為多方從事課外活動也有助於充實自我,無論是社團、展覽、自助旅行,「就連談戀愛也能增加你生活的深度。」她笑說。

 

但是海島台灣,舞台不如國際來得遼闊。若想在國際發光發熱,具備外語能力絕對大有助益,就連中文系的學生也能因應學中文成潮流的趨勢,多方參與國際活動。台大中文系不僅和韓國漢陽大學有雙聯學位,還有多種交換生計畫。因此康韻梅也認為,雖然中文系重視學生的中文素養,但若掌握第二外語,就能替自己拓寬未來的道路。

 

康韻梅以「君子不器」形容台大中文系,「中文系沒有邊際,所以它有無限的可能。」因此台大中文系也非常看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思辨能力與想像力,對於想申請就讀的學生,則建議要加強文本閱讀的能力,撰寫自傳與作品集時也可以大方展現自己此方面的特質。同是第一類組的法政學群,與文史哲學群不太相同的是,法政學群中許多科系與公部門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整合公行專業》培養研究政策人才

 

隨著傳播通訊發達,很多人都能對政府政策發表意見;有時候「依法行政」不一定貼近民眾所感,反過來說,民眾有時也未必能了解行政機關的政策考量和限制。近年流行一句話「接地氣」,就是期望政府與基層民眾打成一片,所以國家永遠都需要能研究政府與政策的人才,甚至希望他們進入公務人員體系,藉以提升政府效能並精進政策品質。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以下簡稱公行系)系主任羅清俊指出,公行系的特色與專長是「公共政策」與「政府組織管理」,但這兩者受到政治經濟環境的影響,以及法律的規範,所以一樣需要政治與法律專業。

 

臺北大學公行系強調多元學門間的跨域整合,有別於他校的公共行政、行政管理、公共事務等學系,也跟傳統的政治、法律學系不同。

 

臺北大學公行系分成行政管理、公共政策、公民社會、政治經濟與政府四大學群,大一學生先從必修課程打下基本能力,之後可再依照興趣專門研究。

 

 

訓練說理能力》解決社會大眾問題

 

而台灣推動雙語國家政策,臺北大學學士班學生畢業前要通過英語能力檢定標準,因應國際化,也著手研擬推動多國語言檢定標準認定。公行系近年來也規畫全英語課程,包括歐洲統合導論、歐洲經濟與貨幣整合、全球政治經濟及公共政策、行政專業英文等。

 

哪些人適合讀公行系?羅清俊認為,對於人類行為與社會現象有興趣,特別是想了解這些為何發生、如何發生、有什麼後果的人,就很適合讀公行系。其次,對於政府如何促進或抑制某些行為與現象發生(例如鼓勵環保、取締酒駕)也感到好奇的人,就更適合去讀。他還提到,喜歡幫助別人、願意傾聽意見這兩項特質很重要,因為公共政策是要解決大眾的問題,喜歡幫助別人才有熱情制訂好的政策,樂意與人溝通才能減少執行阻力。

 

修業期間,羅清俊強調「說理」的能力是訓練學生的重點。他建議學生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你是行政部門的人,如何說出道理讓其他部門的人、或是長官、部屬相信你的倡議是有效的?如何讓立法委員或議員同意你這樣做是對的?如何讓民眾認為你真能解決他們的問題?要說出道理才能暢行無阻、有效地與人溝通協調,進一步達成目標。

 

臺北大學公行系四年級學生溫騏弘指出,公行系所學若能用在公部門,會非常有用。在面對決策時,從政府的角色出發,調和政府、團體、民眾的利益衝突,以宏觀的角度綜合出最有效、對公眾最好的決策。

 

已經畢業的張智堯目前從事資訊業,做大數據行銷分析師。當初他認為公行系是在培養公務員,後來覺得未來如何發展是看個人,有人發展人力資源專業、有人進入公部門、也有人投身政治。讀公行系對他最大的影響是讓他會用多元角度思考、處理事情,對公共政策的想法也變得周全。

 

文章出處:《English OK 中學英閱誌》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