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新課綱 結合英文培養跨領域素養

 

 

文/ Neelie Liao

 

 

隨著 108 課綱即將在明年(2019)上路,高中職的課程該如何設計、調整,老師們要怎麼跨科、跨群合作,找出能夠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培養多元「素養」的教育方式,在在考驗著老師們的專業及智慧。其中,在英文科方面,老師更是期望能夠提升學生的英語溝通力,進而拓展國際視野,讓英文不僅只是一門考試科目,更是未來學、職涯的一大助力。

 

為此,向來關心教育發展的三民書局和東大圖書公司、ETS 臺灣區總代理忠欣股份有限公司以及英語教師聯誼會共同舉辦「新課綱─英文多元選修研習會」,邀請多位於高中職及大學任教的老師,一同探討跨科、跨領域學習的可能,期能激盪出更多教學創意,在迎接新課綱的同時,為學生找出更寬廣的學習之路。

 

 

當英文遇見歷史 來趟深度素養之旅

「核心素養強調學習不應以學科知識及技能為限,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透過實踐力行而彰顯學習者的全人發展。」銘傳大學國際教育交流處老師羽角俊之表示,目前老師們都了解,高中課程要朝跨領域、跨學科的專題類課程、統整課程規劃發展,為此,需先確認包括跨學科主題、共同備課與授課、不限學科能力與知識、操作練習以及實作等項目。

 

羽角俊之舉例表示,設計一套以銷售史瓦濟蘭的飲食 Sishwala(一種加入蔬菜的濃稠麥片粥)為主題的整合性課程,事前準備包括試做及試吃、修正口味,接著設定各種宣傳及銷售管道,再來要設定實際的 KPI(關鍵績效指標),作為檢視結果的標準,最後帶領學生進入執行階段。

 

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即結合了國文(如寫企劃書、銷售文案等)、英文(如蒐集該料理的相關資訊)、家政(如食材及料理方式)、歷史(如外國飲食文化)及化學(如食品衛生安全)等科目內容,達到多元素養導向的教學目標。

 

板橋高中老師、同時也是新北市高中歷史科課程發展中心執行秘書的張肇祥表示,英文是與國際溝通的載體,從近年來英文科升學考試觀察,融入素養的學科文章逐漸增多,例如 101 年學測英文考蘇格蘭裙、叉子的演變;102 年問印度女性的額頭紅痣;106 年學測探討英國的飲茶史,同年指考則問各國國歌的演進等等。

 

不僅升學考試,以大家所熟悉的托福(TOEFL)測驗考題來看,如北美原住民農經活動、羅馬時期的鉛塊等內容,也都融進測驗當中,不難看出對於學習英語來說,不僅要能聽、說、讀、寫,更應以語言為吸收知識的載體,藉由學習的過程當中培養生活素養,進而拓展國際觀。

 

 

融入多視角學習 搭配多管道展現

「高中生學英文,除了通過考試之外,還可以獲得些什麼?怎麼樣讓高中生畢業、擺脫考試壓力後,還能繼續對英文有興趣?」張肇祥表示,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機,跨領域教學是一條可嘗試之路,例如歷史課融入多視角的英文學習,鼓勵並且規劃讓學生能夠展現英文能力的管道。

 

張肇祥進一步分享課程設計理念及規劃,提到需把握「能活用」、「能衍伸」、「跨領域」等三大原則,普通班可以配合課文與時事的融入式教學,搭配多管道展露學生英文學習成果,並且開設選修課,鼓勵學生多多使用英文;若是語資班,則可開設譯寫專題的選修課,做進一步的加強。

 

歷史課融入英文教學的題材可以很廣,舉凡新聞、電影,甚至是自然組,也可以把孫中山在香港西醫書院的題目拿來運用;而學生展現的管道也不少,像是使用 TED Talk 發表、爭取接待外賓機會、參加模擬聯合國,或者是英文期刊文章與專書的翻譯和改寫等等。

 

當然,海外見學、校外競賽也都是學生可把握運用的機會,「例如我們讓學生參加托福舉辦的 GO English! 國際徵件計畫,透過打造時光膠囊,用英語讓自己的故事傳遞給全世界。」張肇祥認為,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是能夠與國際溝通,了解世界大小事,藉由歷史和英語的結合,不僅能讓學習英語變得更活潑有趣,也可打開學生更多元的國際視野。

 

 

越在地越國際 好吃好玩的英語課

如果說歷史是一扇讓人觀古知今的窗,那麼旅遊便是讓人能夠親眼見證世界運轉的一道大門。高雄餐旅大學應用英語系副教授吳妙姬分享該校所開設的觀光餐旅英語會話,其教學目標包括讓學生具備職場所需英語會話能力,因應觀光餐旅工作需求;將專業英語和基礎英語會話融入課程,提高學習興趣。

 

為此,其課程設計無論是字彙、情境等,都會以觀光餐旅為主軸,尤其許多字彙在不同情境下有不同含意,若是餐旅常見用字,更需要讓學生熟悉其用法含意,以免產生誤解。

 

義守大學應用英語系助理教授田靜誼接著表示,觀光餐旅英語會話可根據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餐旅群群科課程綱要草案參考設計,可融入如主題式教學、情境學習─角色扮演等元素,讓學生在情境、主題當中學習觀光餐旅相關環境工作所需要的溝通能力。

 

田靜誼也強調,真正的國際觀並非只汲汲於國外,「越在地越國際」才是觀光餐旅的核心要素,舉例來說,若餐旅科系學生到國外見學實習,卻缺乏對台灣味、中餐的理解和認識,如何能夠和國外師生、專業師傅交流分享呢?因此,在課程設計上,需兼顧追本溯源和國際視野,才能真正培養多元文化素養,幫助學生走向國際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