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大學接軌職場 外語及商管專長兼具

 

 

文 /蘇怡和、照片提供 /胡家榮

 

 

國立政治大學的「外語專長商管學分學程」(以下簡稱政大商管學程)為跨院的課程規畫,成立目的是基於配合學校提供跨領域多元學習政策,讓學生擁有廣博學習機會,為外語專長學生量身訂作「商管學分學程」,使有意往國際管理專業人員方向邁進的學生,得以提早培養商管專業知能,接軌職場。

「政大學生的外語能力普遍都相當優秀,對於學科理論知識充裕者也不少,但這些學生對於未來職場仍有所迷惘,我們發現,是學生普遍缺乏商管實戰經驗所致。」在政大商管學程中教授商用英文閱讀與寫作、口語溝通與談判技巧的胡家榮老師開宗明義點出學生的現狀,加上有業界反映在人才任用上須重新培訓商管技能,為了讓學生未來的路更寬廣,所以由商學院與外國語文學院協力開設此學程。

 

 

全英語授課環境 宛如聯合國

 

面對全球化浪潮,提升全民英語能力成為增加國家競爭力的動能以及拚經濟的活水,「再加上政府提出  2030 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更是要加速打造台灣成為雙語國家。」胡家榮表示,政大商管學程的課程也是配合政策發展,其中最具特色的課程就是「商用英文:口語溝通與談判技巧」。

這門課針對業界會運用到的所有情況來規畫、設計,利用各種分組活動及商管教材,讓學生接觸商管及實務知識,包括如何撰寫商用 e-mail、貿易文件、提案簡報、雙方會談、洽談合作、協商交涉等,可以說是真槍實彈操練所有國際職場實務。

政大商管學程的英語課程過去是以七成英語、三成中文的比例教學,但近年外籍學生人數持續增加,包含南韓、馬來西亞、海地、新加坡等多國學生,課堂中約有兩成學生為國際學生,所以課程已全面改為英語授課。

學生在仿照國際會議廳的教室中模擬商務談判,學習商界的談判技巧,再透過全英語相互討論社會與產業相關議題,是個國際化程度極高的課程。胡家榮更表示,政大的交換生資源十分充沛,選修該課學生同時具有交換生經驗達九成,幾乎人人都有離開舒適圈進行國際化學習的機會。

畢業生李晨豪表示,自己雖然已具備申請商管學程須達多益英語測驗(聽力與閱讀)550 分的基本門檻,但仍在學程的英語課程中學到許多,「這堂課會逼自己講英語,因為在全班都以英語溝通的環境下,要是講不出話,會很有力。」

有趣的是,商用英文課程的評分方式不是採用紙筆測驗,而是讓學生分組向企業的外籍主管提案,並拍攝影片自我行銷。這個作業的目的是要讓學生想辦法達成任務,不管是透過線上搜尋方式或是自我人脈連結皆可。

胡家榮表示,職場本來就是一個需要許多溝通的場域,當我們想要走出台灣時,具備英語優勢的人才,便不會在第一關卡關。如果本身不僅懂行銷、懂業務、又懂管理等商用技能,那在職場上就很容易占有一席之地。

 

 

獨立思考 培養 4C 競爭力

 

政大商管學程為培養外語與商管專長兼具的人才,規畫一系列基礎商業管理相關課程,課程涵蓋會計學、經濟學、統計學、管理學及商用英文,財務管理、行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國際貿易經營管理,讓外語專長學生成為具全方位觀點的國際專業管理人員。除了傑出的外語溝通能力,必須具備各功能領域的基礎知識,包含了解管理與產業的特性、人力資源、組織架構及成本與財務等知識,才能成為產業的專業管理人才。

胡家榮分享《 21 世紀的 21 堂課》一書中提出的核心概念指出, 在搜尋引擎如此便捷的時代裡, 老師、主管等身分都會被Google 取代。與其把大量知識灌輸給學生,不如鼓勵學生訓練獨立思考的能力,透過培養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 )、溝通(communication)、互助(collaboration)、創意(creative thinking)等 4C 能力,培養學生未來社會需要的競爭力,才是根本之道。而協助外語專長學生獲得商管概念與相關領域基礎理論、學習企業決策實務,以利其日後踏入國際就業市場,也是政大商管學程的理念。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今周刊《 2019 前進大學》

 

文章出處:《English OK 中學英閱誌》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