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芳高工、中正高中跨領域移地教學 豐富學生學習歷程
▲ 面對來自法國的交換學生,瑞工應英科學生能用英語侃侃而談,介紹地方特色。(照片提供/瑞芳高工應用英語科)
文/賴亭宇、林郁宸
在 19 世紀末,金瓜石發掘出金、銅礦脈,開啟了瑞芳採礦業的繁華時代……」在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有一群由十幾歲青少年組成的英語導覽團隊,他們能用熟練的英語,講解九份與金瓜石一帶的礦業歷史。
原來,只要是新北市瑞芳高工應用英語科(以下簡稱瑞工應英)的學生,都有這麼一門「觀光英語」必修課程。將教室移到鄰近博物館中上課,學習在地的歷史發展以及人文地理,並且還要學著用全英語面對外國旅客,介紹腳下這塊土地的特色。瑞工應英科主任王曄勝說明,這堂觀光英語課為期一年,上學期為中文導覽訓練、下學期則以英文為主;期間多次拜訪博物館,由專業導覽人員帶學生參觀講解,最後則會走一次實地導覽作為成果發表。
跨領域移地教學 提升動機
「這樣的課程能讓學生對當地文化有更多認識,同時訓練口條,讓他們不畏懼開口說英語,拓展國際視野。」王曄勝分享,瑞工應英 2016 年開始與黃金博物館合作,至今已邁入第五年;2018 年起,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也成為合作夥伴。
從國中小到高中職,近年有越來越多學校開設英語導覽課。108 課綱的素養導向教學,重視跨領域、跨科目的能力養成,英語也從一門學科轉變成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工具,「而導覽課最容易做到跨領域結合」,台北市中正高中英文科教師李壹明表示。
李壹明自 2017 年起便和同校地理老師攜手,開設「英語導覽」多元選修課程,相當受到學生歡迎。他說,「從歷屆修課學生身上可以看到態度的轉變,他們是真正喜歡上這片土地、為台灣文化感到驕傲,還能用自己的話,透過英語表達出來。」
李壹明指出,過去要學生介紹中正高中,大多只會提到士林夜市,缺乏對身邊自然環境與文化的理解。事實上,位於士林區的中正高中,周遭不但有北投溫泉、大稻埕、霞海城隍廟等熱門景點,更具有豐富的歷史色彩。
例如士林就有新舊街之分,芝山岩也有很多鄉野傳奇、鬼故事,還有史前人類的考古遺跡,不管大朋友、小朋友都喜歡。李壹明希望透過跨領域的課程翻轉學生的思維,「了解到學英語不只是為了跟外國人說話、了解外國文化,更重要的是用英語把自身文化分享出去。」
「只要待在教室上課,心情就很不好。」李壹明的學生陳孝宇表示,每周除了體育課之外,最期待的就是英語導覽課,因為可以離開教室去親近大自然,「雖然我的英語講得不算好,但就是很喜歡這種不一樣的上課方式。」
就讀瑞工應英三年級的黃淑茹則說,一開始聽到要做英語導覽時,壓力很大,但透過一次次的訓練,讓她在實地導覽時,能順利且流暢地以英語表達,「通勤遇到外國人問路時,我也會順道運用課堂所學,向他們推薦當地好吃和好玩的地方。」
同屆的李冠儀也在一旁頻頻點頭附和,「看到遊客很認真地聽自己講話,會覺得很有成就感,也更有自信了。」
李冠儀在分享海科館導覽的經驗時表示,來訪的遊客不一定有足夠的背景知識,館方導覽員會傳授如何清楚的表達,怎麼利用聲調和手勢吸引注意力等技巧。
瑞工應英二年級學生蘇梓璇說,專業的導覽人員會指點大家哪裡可以改進,像聲音不夠大、內容不夠確實等,進而訓練口語表達能力。
另一名二年級學生趙冠瑋則認為,實地導覽與平時簡報發表很不一樣,透過這門課,更了解周遭的地理環境和歷史,是很特別的體驗。
在導覽培訓方面,瑞工應英借重博物館的資源,由館方提供導覽師資及實習場域,瑞工應英則負責訓練學生的英語口說能力。對於這樣的產學合作,黃博館及海科館也都樂見其成,期待培育出更多的青年英語導覽生力軍。
▲ 瑞工應英觀光英語課安排學生多次到博物館實地探訪,並請專業導覽員傳授相關知識。(攝影/林郁宸)
備課花心力 老師也一起成長
瑞工應英的老師除了訓練學生的英語口語加強訓練,還要幫學生將中文導覽腹稿轉為英文版,問及是否會造成老師的龐大負擔?王曄勝笑著說,增加負擔是必然的,當中牽涉到很多專有名詞,需要額外看很多英文場館介紹和相關資料,並不是單純的中翻英那麼簡單。學生聆聽館方人員導覽時,老師也要在一旁學習。
李壹明則強調,英語導覽課程的設計重點在於強化「探究與實作」,讓學生在過程中摸索,找到自己想要說的故事、畫出自己想要導覽的路線地圖、以及屬於自己的表達方式。
一學期的課程,前五到七周主要是在協助學生架構導覽的策略和素養,同時培養企畫執行的能力。李壹明也推薦老師善用科技工具如 Google Map、Google Earth 的實境功能等,在規畫階段相當實用。
「從國小、國中都能做導覽課,就知道課程內容其實不必太難。」李壹明表示,要求一般台灣學生上場說英語當然不是一蹴可幾,老師的任務是建立學習鷹架(scaffolding),提供符合學生程度的支持與導引,作為導覽的模版,讓學生慢慢來。
例如,先練習用簡單的語言表達,再逐漸提升到能夠面對不同對象調整說話方式。對象是小朋友或文史工作者,導覽的內容、說話的聲音表情和態度都可以有所不同。
李壹明也鼓勵學生發揮幽默感,在導覽過程中穿插有趣的段落,並舉實例說明,吸引聽眾,「未來這樣的說故事能力很重要。」
充實學習歷程 培養就業力
而透過撰寫英語導覽腹稿及口語發表,對英語寫作和口說能力也都是很好的練習,此外,「書寫過程可以幫學生做概念的澄清,訓練思考能力。」
李壹明更進一步說明,在寫作和口說方面,老師可以從流利度、動詞使用、細節描述、舉證及分析等幾個重點來評分,「大考英文和 TOEFL也都是這樣評量的。」
至於成果發表的舞台,李壹明建議可以審視學校有什麼資源,像中正高中有和國際扶輪社合作交換計畫,「那些來台交換的外籍學生就是很好的聽眾。」李壹明還會請學生互相錄下導覽過程,「這些紀錄也能讓他們的數位學習歷程檔案更豐富。」
瑞芳高工去(2019)年也首度和瑞芳扶輪社合作,接待來自法國的交換生,和全校師生共同度過一學年的時間。應英科學生除了協助交換生適應校園環境之外,更帶著交換生一起造訪黃博館,參與觀光英語課中的導覽學習。
除了博物館的英語導覽,瑞工應英今年還安排學生化身美食小記者,到瑞芳美食廣場採訪各攤位老闆,蒐集特色美食與營運經驗等資訊。接著,再引導學生將採訪內容轉為英語報導,錄製成英語美食新聞節目。將英語導覽實務結合在地美食,希望讓外國遊客更加了解瑞芳在地好滋味,同時幫助地方觀光產業的發展。
「相信學導覽對將來的就業也有幫助」,王曄勝表示,看到學生在訓練後不畏懼開口講英語,感到各方的努力很有價值。期望未來能持續透過這樣別開生面的課程,為學生拓展學習視野,「就算以後不當導覽員,學到的溝通、應用能力也可以帶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