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雅國中英語老師林淑媛 帶領學生面對未來挑戰

 

 

文、攝影 /陳胤祖

 

 

緊鄰信義計畫區的豪宅群落裡,台北市立興雅國中就隱蔽其中,從這間學校的操場,你甚至可一眼看到整棟台北 101,是許多到校參訪的人最喜愛的取景位置。在這所學校當中,還有一位英語名師,每年跑遍台灣島內外大小演講和教師工作坊,分享、進修教學經驗和技巧。

她是林淑媛。興雅國中校長劉增銘描述,「她的教學策略相當多元,從繪本、文本,到平面設計、影音媒體等跨領域元素,都曾應用於教學。」例如使用 App 帶領學生製作英語圖文影音作品、利用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AR)技術提升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等。因此,林淑媛又有「翻轉教師」、「創意教師」之稱。

「貫穿這些課程活動的核心精神只有一個:learn for life, learn from life.(為生活而學,從生活中學。)」林淑媛認為,學英語從來不是為了考試,而是要能實際應用。然而,她教給學生的不只有英語能力,作為學生的導師,林淑媛利用三年的時間,有計畫的建立孩子面對往後各種挑戰的思維和能力,包括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等。

 

 

用擴增實境技術 幫助理解陌生單字

來到林淑媛的英語課堂,有別於一般台上講課、台下筆記的教學模式,她將學習單、iPad 發下,讓學生打開 Google 地圖並小組討論,逐一完成學習單上的問題,例如 San Francisco(舊金山)到 Los Angeles(洛杉磯)的距離有多遠?開車要花多少時間?林淑媛則扮演「輔助者」(facilitator)的角色,當學生遇到無法克服的問題再提示解決方法,藉此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目前,林淑媛在台灣師範大學攻讀資訊教育研究所博士,擅長結合資訊科技與教學,她還曾在課堂上運用 AR 技術,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她說:「在閱讀英語文本時,我們用 AR 創造一支虛擬的筆,可以在文本上畫重點。」

林淑媛舉例,當學生看到「slender」(細長的)這個不懂的單字,她就用虛擬的筆畫出前後文的「thin」(細的)、「small」(小的)等相關單字,提示學生可透過前後文推敲陌生字詞的意思。她語帶自豪的說,有位學生單字總是背不起來,但透過 AR 技術的引導,十題陌生字詞全數答對。

林淑媛更進一步協助學校規畫建置 AR 校園導覽體驗區,只要透過 App 掃描各處室、教室外的 QR Code,就能看到校長、各處室主任錄製的介紹影片,以及教室內的課程教學影片。「未來,我還希望能帶學生錄製英語版校園導覽影片,讓他們結合資訊能力,實際應用英語。」

英語是認識世界的工具,林淑媛平時教學也盡可能融入國際教育元素,提升學生的跨文化認知能力。當學生利用 Google 地圖計算出舊金山與洛杉磯的距離,以及開車所需花費的時間,林淑媛便補充:「你知道嗎?美國人沒有身分證,但他們每個人都要會開車,駕照的功能就相當於是身分證。」有趣的文化差異令學生印象深刻。

 

 

肯亞學生來台交流 建立跨文化認知力

林淑媛還曾與全台 20 多位同樣重視國際教育的教師合作,以 homestay(寄宿家庭)的方式接待一名肯亞學生 Jason,並與台灣學生一起上課兩周。「很多人聽到『肯亞』就以為這個國家很落後,甚至 Jason 自己也這麼認為,但事實並不然。」

她鼓勵 Jason 查找資料、重新認識肯亞,並希望他向台灣學生介紹自己的國家。經過這次交流,學生才知道原來肯亞禁止使用塑膠袋、首都奈洛比是進入東非最大的門戶,還寧可犧牲經濟發展,成立許多國家公園來保護自然資源,擁有許多進步的觀念和政策。

幫助肯亞學生重新認識自己的家鄉,與其他學生一起討論肯亞的環境保護政策,林淑媛開玩笑的說:「當時覺得自己好像在栽培一位未來的肯亞總理。」

有些興雅國中的學生來自事業龐大的富有家庭,面對這些未來的家族事業接班人,林淑媛希望建立起他們的全球視野,「才能一代強過一代。」

林淑媛的八年級導師班學生梁志怡說,「老師的上課方式很多元,教給我們很多跨國界的知識,未來到國外就不會感到陌生。」

 

 

藉新聞議題 提升思維層次

林淑媛要培養學生的不只是懂得自主學習、具有國際視野,她還希望學生養成思辨的能力,當往後汲取國內外資訊,才能辨別訊息的真偽、吸收有價值的真實資訊。

她以發生於 2018 年的「衛生紙之亂」為例,請學生思考為什麼台灣民眾會發生衛生紙搶購現象?有的學生指出,這是因為民眾存在物資價格上漲的預期心理,有的則認為民眾被媒體的假消息誤導。

「這些都是初步的思考,學生要再更深入的想:怎樣的家庭對衛生紙的需求更大?國家的經濟發展發生了什麼問題?」透過辯論,引導他們以更宏觀的角度看待新聞議題,提升思考層次、建構理性思考的能力,「這是過去的傳統教育比較少訓練的部分。」林淑媛說。

學習是一輩子的功課,林淑媛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養成帶得走的能力,未來即便沒有老師從旁協助,也能運用手邊的資源和工具,分析、解決問題,持續成長。

「建構這些能力需要一段時間,難以立竿見影或馬上反映在紙筆測驗分數上。」校長劉增銘表示,有些家長可能不太理解林淑媛的教學方式,但這卻是在架構學生面對未來社會所需的能力。

終有一天,孩子會從學校畢業、進入社會,踏上屬於自己的人生。正因如此,林淑媛的教學理念,眼光看得更長遠,她期許學生「永遠不要停止學習」,並強調語言是開啟認識世界的大門,「不管什麼語言,多學會一種,就能更認識世界一點。」

 

 

About 林淑媛
出生:1969年
現職:台北市立興雅國中英語教師、東吳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兼任講師
學歷:台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博士生、政治大學英語教學研究所碩士、彰化師範大學英語學系學士
經歷:教育部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教育部分組合作學習計畫亮點教師暨輔導委員
獲獎:遠見天下創意教師獎、親子天下翻轉教師獎、台北市杏壇芬芳錄教師

 

文章出處:《English OK 中學英閱誌》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