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課綱3大挑戰 英語要能溝通才有用!

 

 

文/ Lucy Lai

 

 

十二年國教上路,高中英文老師要迎接107課綱、回應教育部發展特色課程的要求,同時還要顧及教學品質,可說是面臨了極大的挑戰。英語教師聯誼會今(2016)年9月下旬於北中南連續舉辦3場「英文科多元選修課程工作坊」,藉由幾位老師的實際經驗分享,試圖為與會老師激發靈感,進而減輕教學負擔。ETS 臺灣區總代理忠欣公司董事長邵作俊在台北場開場時也期許,此場工作坊的核心概念「國際溝通英語」,能為年輕學子培養真正「使用英語溝通」的能力。

 

 

挑戰1 搶時數大戰,英文科何去何從?

政大附中:情境式、跨領域 提出有料的課程規劃

 

面對新課綱,許多老師最關心的,其實不是教學內容或模式的改變,而是各科目、領域間的「搶時數大戰」。國立政大附中教務主任溫宥基直言:「我們英文老師該怎麼說服學校給英文科多一點時數?當然不能只是一味地強調『英文很重要』,而是要能提出夠有料的課程計畫!」

 

溫宥基認為,英文科老師應思考:「希望學生畢業後,擁有哪些基本核心能力?」學校與地方特色、師資陣容、可運用的內外部資源等條件,也必須納入考量。此外,目前升學制度維持多管道採計的方式,因此兼顧學生個人能力特質、學習歷程也很重要。

 

她舉自身任教學校為例,政大附中以注重外語為學校特色,實施「國際教育多益特色課程」2年以來大獲成功,該課程運用了多益官方線上準備課程(TOEIC Official Learning and Preparation Course,簡稱為 OLPC)與評量工具,學生透過情境式的教材設計,大幅提升了生活常用的字彙量;由於下課後很方便上網做練習,也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

 

「跨科、跨校、甚至跨國的資源整合,會是很有效的策略。」溫宥基表示,未來老師不能再單兵作戰,組織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建立知識分享平台都是當務之急。也不妨善用學科中心、地方教育輔導團、課務發展工作圈等所研發的教案。

 

 

挑戰2 學生程度差異大,怎麼教?

東山高中:用多益測驗分班的特色選修課程

 

不少學校面臨學生程度落差大的教學困境,在談如何規劃特色課程之前,得先掌握學生程度。臺中市立東山高中英文科教師李海碩分析,以東山高中為例,該校是台中第一大校,學生人數多,程度落差也大,因此將目標設定在「讓多數學生在畢業後都能擁有基本的英語溝通能力」,開設「英語國際溝通情境課程」作為特色選修,並且以多益測驗作為分班依據,實施分級教學。

 

李海碩也建議:「如果是完全中學,可進行『六年一貫』的規劃,在國中階段先採用難度、題型皆與國中會考一致的 TOEIC Bridge 評量學生能力。」他也發現,參加該特色課程的學生,大考英語聽力成績進步尤為顯著,「學生都說,考過多益的100題聽力測驗,大考英聽才40題,沒什麼好怕的!」

 

相較於大考中心的高中英文基本字彙7,000字,李海碩推薦老師使用 Globish(全球語)的1,500個單字作為基礎教材,「看起來少了很多,卻都是使用英語溝通的常見字彙。」而且,「同學一聽到要背的單字從7,000個減到1,500個,都更有學習意願,這也是一種減法教學。」

 

 

挑戰3 培養跨學科整合力,可能嗎?

台師大 + 成淵高中:寶可夢也可以用來訓練思辨能力

 

在討論如何規劃英語特色課程時,包括與會老師在內都不約而同地提到跨學科的可能性。對此,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林子斌分享他日前與成淵高中英文科老師李宜樺、王詠瑜合作的特色課程研發專案,該專案對象為高一到高二學生,以分組教學(6至7名學生為一小組)為主,運用「系統思考」(Systematic Thinking)註概念,教學生歸納、分析事物的思考方法,自我發想、決定想要探討的議題,最後以多元形式呈現成果。

 

以該專案與公民科教師合作的媒體素養專題課程為例,該課程要求學生以英語介紹自己學校所在的社區,每組要製作出一支紀錄片。林子斌說明,可引導學生對時事議題發表看法,作為準備任務(Pre-task),例如上網搜尋「寶可夢」相關英文新聞,找出6個事實(fact)和6個觀點(opinion);或是提供有趣的英語諷刺漫畫讓學生討論等,都是練習系統思考的好方法。

 

此外,林子斌也呼應溫宥基看法表示:「應盡快組織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他提到,目前成淵高中的國文老師已經加入英文老師的社群,未來跨學科、跨領域學習是主流,勉勵英文老師成為台灣教育進步的領頭羊。

 

【註】系統思考,面對一項事物時,先掌握整體,再分析組成部件及其關聯性,透徹了解整個事物的結構、層次與內涵。

 

文章出處:《TOEIC OK 多益情報誌》第6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