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生物機電工程系 掌握多語讓技術研發更到位
▲ 台大生機系學生都能以英語跟來訪的國際學者簡報實驗室研究工作。(照片提供/台灣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
文/蘇怡和
初見國立台灣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以下簡稱台大生機系)這個名稱,也許有人摸不著頭緒這是個什麼樣的科系,究竟是該著重生物、強調機電、關注工程,還是單純著眼頂尖學府這個金字招牌?
關於跨域如此多維度的學科是要培養何種人才,台大生機系系主任陳林祈說:「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才,正是我們系上持續討論的議題。」他說明,台大生機系是源自於 1928 年帝國大學農業工學講座,並隨著社會與學術發展的腳步,以最適化的教學目標調整至今形成跨域學科,20 多年來始終以「機電整合」為核心基礎,並兼顧科學、技術發展、成本觀念與數學四大脈絡,是一個注重原理的學科。
學生需先涉獵程式、理論及應用,再依據各自感興趣的領域深化研究內容,並在大三時進入實驗室,跟著教授以師徒制的模式做專題。這個隨時代需求演變而成的系所,可以說培養的不僅是 T 型人才、π 型人才,更是適應未來環境需要並能發揮所長的全面型多工角色。
橫跨四領域 強調多元、開放
當我們好奇跨足「智慧演算」、「機械」、「電機與資工」及「生物程序」四大領域的生機系,是否會擔心有梧鼠技窮的困境,陳林祈對此表示,藉由師生間不同領域的專業背景相互刺激,能培養學生具備較傳統系所更開放的多元視野,這種開放性的思考模式,是學生未來立足社會的重要能力,且系所師資背景與課程涵蓋農業與生物工程、機械工程、電機與資工、化工與醫工此四項不同領域,因此甚至能激盪出比跨系更為豐富的火花。
陳林祈解釋,生機系的跨領域精神,是以一個主修內容搭配次專長,並針對應用對象鑽研,而這個應用對象不見得是未來就業方向,而只是用來訓練思維模式廣度的方式,因此該系畢業生的發展並不限於機電或生物領域,而是在各行業都有其運用性。生機系過去畢業生的多元發展,也應證了該學系自許為台灣的生物、高科技與新興產業培育生物工程跨界人才,注入活力、深耕永續的宗旨。
掌握多語 讓技術研發更到位
課程設計朝向整合化、智慧化、系統化並創造連結性,師生藉由深入互動專題,以及來自工程、農業、生醫等背景各異的選修學生雙重刺激,相輔相成訓練思維邏輯,學生從生機系畢業後,不僅帶走知識,還養成具備開放視野的觀點。
「我很喜歡跟學生交流,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陳林祈表示跨領域的本質需要多樣性,所以除了招收會寫程式、數學好的二類組學生外,也歡迎三類組學生,他樂於把學生當作教學相長的夥伴,從系主任身上可看到學者謙遜廣博的態度。
在生機系裡,所有教授都具備英語授課的能力,課堂簡報與閱讀書目也皆是全英文內容,陳林祈以自己的經驗為例,「教學上只要談到定義時,我一定會用兩種以上的語言對學生講解。」
透過多種語言的交叉比對,才能更精確地理解所指涉事物意涵,減少翻譯過程中產生的理解誤差,避免僅依賴中文翻譯而發生原意失真的情況。
在科學創新概念上,凡有新詞彙出現時,陳林祈都會引導學生從中、英兩種語言去理解,如果還能加上日文、德文或更多種語言,那是再好不過。他以手機為例,我們熟悉的「智慧手機」和中國用語「智能手機」兩種翻譯相較,智能較為精確。該系研究生史唯里補充,「這個東西不會教你怎麼活下去,但智慧會。」一言以蔽之,由此可知翻譯精確市場才會清楚,市場清楚技術研發才會到位,語言與科技在此形成因果關係。
這樣一個具備均衡發展並強調開放思考的學科,是否適合廣大第二、三類組的中學生設定為就讀目標呢?
陳林祈分析,要先思考自己是否有跨域精神,若不捨得放掉任一個科目、具有開放性思維,且想卡位未來社會需要人才的中學生,生機系就會是一個很好的舞台。
文章出處:《English OK 中學英閱誌》第21期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今周刊《 2019 前進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