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高中英法實驗課 創造學習新興趣
圖說:永春高中實驗班的學生不僅會教外國學生打詠春拳,也學法式滾球,體驗多元文化。(照片提供/永春高中)
文/ 林三永
永春高中英法實驗課 一次習得語言、文化、國際觀
很多高中都有「雙語班」,但大多是以中文加上英語或其他外語為課程主軸。不過台北市永春高中的雙語班不同,是以兩種外語為主的「英法實驗班」,講到這你會聯想到什麼?這個班級的學生壓力一定很大?要讀很多書?背很多英文和法文單字?每天要讓英語、法語滿天飛,上一秒「Excuse me」,下一秒「Bonjour」?
北市唯一英法班 從「階城」走進世界大觀園
永春高中校門前有一段非常長的階梯,階梯下方則是一段山坡路,讓該校就像坐落在階梯上的城堡,因此又有「階城」的稱號。
2014年起台灣開始施行12年國教,許多學校為了招生,紛紛盤點校內師資專長、設計特色課程,永春高中也於同年成立英法實驗班,當時國內學校設有雙語班的不少,但「兩種語言都是外語」,永春是北市唯一,在全國也極為罕見。設立英法班的隔年逐漸打開知名度,如今報考的學生將近200人。
事實上,英法班學生一開始不見得是為了學英文、法文而來,後來也不一定只朝語言領域發展,反而不少學生藉由語言學習、活動交流體會不同的國家文化,進而運用在未來的理想上。
例如該班學生林豐甫便說,當時自己是「被爸媽拖進來的」,但是三年下來,林豐甫得到多益英語測驗(TOEIC)930分、通過法語檢定 DELF A1 級的優異外語能力,未來大學想攻讀商科,畢業後幫忙經營家族企業。
另一名學生許秀華說,她考英法班的原因是被國際交流機會、可以學做「法式甜點」吸引,她曾經參與「外交小尖兵」,TOEIC 考了935分、DELF 獲得通過A2級。
第一屆英法班導師葉靜萱指出,英法班高一每周有八小時英文、四小時法文課,讓學生英、法文兼顧;除了課程外,還要學以致用,如模仿 TED Talks 演講簡報、編寫劇本,還舉辦「永春金象獎微電影展」,比照大型影展模式,英、法文穿插主持,並安排各獎項之間的串場表演節目,可說是有模有樣。
學生林聖凱表示,他本來想要讀的是北市大安高工,當初也是「被逼來考」,但讀了三年之後卻覺得很值得,「每學期的成果發表會讓我的高中生活很不一樣。」原來他不僅在微電影展擔任外場的紅毯主持人,還拿到最佳男主角獎,非常有成就感。
大學語言門檻提早達標 越忙卻越優異
既然是英法班,當然也會和外國學校交流。學生陳必耕說,她高一時接觸從法國、美國、西班牙來台的交換學生,也參加了「台美青年領袖高峰會」,除了增強語文能力,過程當中也讓她學到組織、合作、領導等多方能力的累積。
葉靜萱表示,永春高中和法國留尼旺島的皮埃爾高中(Lycée Pierre Poivre Saint-Joseph)、法國東部史特拉斯堡的龐陀尼爾國際學校(Lycée International des Pontonniers)每年派交換學生互訪,學生王裕忠、吳政陽都去過留尼旺島交換,王裕忠說,體驗國外生活能從「考試機器」變成真正懂得運用語言,目前他已經錄取國立清華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未來希望從事翻譯工作;吳政陽則表示,他對法國文化有興趣,在留尼旺島交了很多好朋友,還有法國朋友特地來台灣拜訪他,讓他非常感動。
此外,英、法文課會讓學生多讀電影文學、小說,也將階級、同志等社會議題做為寫作元素,學生們還會額外花時間籌辦成果發表、彩排等活動,甚至到校外如北市信義幼兒園舉辦節慶活動、與偏鄉國小學童透過網路視訊線上教學英語服務等等。
不難看出,永春英法班的學生很忙碌,但主科成績卻不怎麼讓人擔心。葉靜萱表示,全校高三排名前10名的學生,就有一半在英法班;而第一屆英法班26名學生中,有15人透過繁星推薦錄取大學,其中13人錄取公立學校,他們多選擇語文、傳播、商管、資訊類科系。
目前部分大學的英文畢業門檻是 TOEIC 600至700分或同等級程度,英美語文相關科系則為 TOEIC 700至800分的程度,「英法班大部分學生多益測驗成績都在800分以上, 其中1/3甚至超過900分,法文有八成通過 DELF A1,有特別優秀的學生通過B2,早早超過了大學所需要的外語能力。」
傳統觀念認為學生要適當劃分學習、活動、休息時間,葉靜萱認為,其實籌辦活動對學習的影響至深至遠,可以發掘學生的專長和興趣,也無形提高了語言能力、學會時間管理,對學生而言,無論是求學或是未來的人生道路上,都是百利而無一弊的優勢。